图片
图片
一、现代医学对糖尿病的认识糖尿病是一种由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以及利用障碍引发的,以高血糖为标志的慢性疾病。该疾病主要分为1型、2型和妊娠糖尿病三种类型。病因主要归结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包括胰岛细胞功能障碍导致的胰岛素分泌下降,或者机体对胰岛素作用不敏感或两者兼备,使得血液中的葡萄糖不能有效被利用和储存。一部分糖尿病患者和家族有疾病聚集现象。此外,糖尿病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均呈上升趋势。
糖尿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此外,病程久的患者可能会引发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甚至衰竭,并有可能引发急性严重代谢紊乱。
糖尿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为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使血糖水平维持在正常范围内,防止急性代谢紊乱的发生,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改善生活质量。预后情况取决于病情控制及并发症的存在与否。糖尿病的预防主要依赖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保持正常体重、定期体检等。
一些最新的研究显示,糖尿病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存在家族聚集现象。但是,流行病学和临床医学研究已经非常明确,导致2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生活方式,包括现代生活方式、营养过剩、体力活动不足等。因此,改善促进不良生活方式形成的社会环境是减少糖尿病患病人数的根本出路。
图片
二、现代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历史悠久,将其归类为消渴病范畴,认为糖尿病是由人体正气不足、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原因导致的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行失常引起的病症。以下是对中医对糖尿病认识的详细阐述:
1、主要病机
中医认为糖尿病的主要病机为阴虚燥热。由于体内阴液亏损,燥热偏盛,导致消渴症状的出现。同时,糖尿病的发病与肺、脾、胃、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2、病因分析
饮食因素:高热量、高油脂的饮食习惯,导致体内大量糖原的聚集,造成身体产生内火,出现高血脂或者高血糖等症状。长期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运化失职,积热内蕴,化燥伤津,发为消渴。
情志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情志失调,导致肝火过盛,消灼人体津液,引发口渴、多饮、多尿等消渴症状。
正气不足:人体正气虚弱,脏腑功能衰退,气血津液运行失常,也是导致糖尿病的重要原因。
3、辨证分型
中医将糖尿病分为上消、中消、下消三种类型:
上消:主要表现为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病位在肺,治疗以滋阴润肺、滋阴润燥为主。
中消:主要表现为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大便干燥。病位在脾胃,治疗以清热泻火为主。
下消:主要表现为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病位在肾,治疗以滋补肾阴或者温补肾阳为主。
4、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多样,包括药物治疗、食疗、中医理疗、运动调理和心情调节等:
药物治疗:常用的中草药方剂有天花粉降糖方、参苓白术散、消渴丸、八味丸和加味玉液汤等,具有养阴清热、生津止渴、健脾益气、滋肾养阴等功效。中成药如玉泉丸、六味地黄丸等也常用于糖尿病的辅助治疗。这些药物需要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辨证施治。
食疗:是中医治疗糖尿病的重要组成部分。患者应避免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如奶茶、巧克力、蛋糕等,选择清淡、低盐、低脂的饮食。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来调节血糖水平。
中医理疗:包括针灸、足浴等。针灸治疗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气血运行,达到辅助降糖的目的。足浴则通过选用特定药物,起到温经通络、活血舒筋的功效,缓解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
运动调理: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有助于降低血糖。适合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包括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
心情调节:情志调畅、气血流通有利于病情的控制与康复。患者需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以免对病情造成不良影响。
三、郭生白先生本能系统医学对糖尿病的认识及治疗思路糖尿病是由于血糖升高,血中葡萄糖浓度超过肾糖阈值,致使尿液中糖分增加。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葡萄糖代谢出现障碍。因为血中葡萄糖含量平时有一个动态平衡,保证这个动态平衡的能力来自自主调节本能系统。当我们摄入的糖及碳水化合物多了,葡萄糖一部分进入细胞被利用,多余的会合成糖原储存起来,也会转化为脂肪贮存起来。当人体需要能量时,糖原会酵解为葡萄糖,脂肪也会转化为能量。糖尿病的基本原因是葡萄糖进入细胞困难又得不到调节,而调节葡萄糖的本能是胰岛素的升糖素与降糖素根据身体能量需要而升降的动态平衡。治疗这个病就是要恢复这种调节的平衡,如一味用线性思维而降糖,不仅化学药物的毒性会损害肝肾,而且长期取代生命本能的调节机制,久而会造成本能系统的应变性改变而丧失生化程序的调节能力,导致并发症迭出而死亡。系统思维看降糖药(包括胰岛素)是个不可商量的错误,糖尿病被定为终身病完全是线性思维的产物。糖尿病是个很复杂的病。如果只看到高血糖,只考虑一个胰岛素分泌不足,就不能全面认识糖尿病。在糖尿病发展过程中,葡萄糖在血中浓度升高,因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葡萄糖不能进入细胞被组织利用,同时糖原分解增多、不能合成也不能贮存,这是糖尿病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脂肪分解也增多,合成贮存减少。蛋白质与脂肪状况相同,也是合成少、分解多。这是什么原因,难道是因为胰岛素这个单一的物质分泌不足所致吗?这其中是否还有未知的原因呢?假若果真是胰岛素这个单一的物质不足所造成营养代谢全过程的紊乱,那么补充胰岛素以后,血糖浓度虽然降低了,但血中低密度脂蛋白并不能恢复正常代谢,其并发症,如血管粥样硬化导致的大血管病、周围血管病、微血管病、植物神经病、免疫系统疾病逐渐发生。而且胰岛素用得太久也会引起不良后果。因此,自然有人对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不足”这个简单原因有所质疑。人所共知,很多器官组织的分泌都是由交感与副交感神经调节制约的,比如唾液腺、胃、小肠、大肠的运动与分泌,胰腺的运动与淀粉酶、脂肪酶、蛋白酶、胰岛素的分泌,都是副交感神经活动所发生的;而交感神经活动则抑制它们的运动与分泌。重要的是,这些运动与分泌常常是一致的,没有单个器官组织活动或不活动,比如不会出现胃肠、胰腺活动而唾液腺不活动、不分泌的现象。而且,胰岛组织散布在胰腺组织中,在组织上相连、在体液上相通、在神经上相贯。如果胰腺运动并分泌,胰岛组织不可能是静止的。那么,在交感与副交感神经活动障碍调节失常的情况中,不会是单一个胰岛素分泌不足,还会有其他直接或间接参与代谢过程的物质也是缺乏的。生态理论告诉我们:万物之间相依赖而存在,相制约而均势,相变化而常新,终始嗣续而永恒。胰岛素不是孤立存在的,营养代谢过程各营养物质的分解、合成、转化、利用与贮存这一系列的过程决不只是胰岛素主宰。在糖尿病临床治疗中,心中不能放下的是胰岛素分泌不足,眼睛时时看到的是口腔唾液干涸、口苦咽干、大便干燥,这很容易想到副交感神经活动使唾液分泌、胃肠蠕动分泌增加,胆囊收缩运动泌出胆汁。进一步了解患者饮食消化情况,知道腹胀满,显然胃肠蠕动减缓,消化质量不良。这一切都说明,交感与副交感神经活动存在障碍,也说明在消化系统中,每一个器官与组织的活动与分泌都不是单一的动作,而是在植物神经的制约调节下的统一活动。一旦服用了调节交感、副交感神经的药剂,口苦咽干没有了,口中有了津液,大便通润了,腹胀满缓解了,不时排出矢气,胃肠蠕动增强了。这个现象又说明了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的活动是统一的,制约调节着整个系统中的器官、组织的运动与分泌。以上种种现象表明,胰岛组织的活动处于胰腺活动之中,胰腺的活动与胃肠、胆囊、唾液腺等等器官组织全部受到交感、副交感神经制约。因此,在糖尿病的病理发展过程中,不可把胰岛组织和胰岛素从神经内分泌系统中割分出来,孤立地去看待它。我们也不必把自己限制在目前的理论框子之中去思想。胰岛素是重要的物质,不是唯一的。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是同样重要的。要治愈糖尿病,只有恢复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机能,即提高血糖素与胰岛素的生态调节的均势平衡。舍此,别无他法。在糖尿病临床治疗中要清楚地看到:神经内分泌制约着葡萄糖、脂肪、蛋白质的分解、合成、转化、利用与贮存。而神经内分泌又与免疫系统有相互影响相互调节的关系。免疫系统又受到代谢系统供应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维生素等的制约。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营养代谢三个系统在相依赖与相制约中形成一个环。这个环在病理过程中处于恶性循环状态,特别是在糖尿病的发展过程中看得最清楚。糖尿病及其并发性疾病都发生在这三个系统中。在常规治疗下,我们用降糖药、用胰岛素没有能治愈糖尿病,用降脂药也没能治愈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病,更不必说免疫系统疾病,这是个不争的事实。可以设想,如果一剂药能恢复代谢系统对葡萄糖、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合成、分解、转化、利用与贮存的生化代谢功能,那么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周围血管病、植物神经病变、肾小球硬化、前列腺肥大、免疫系统疾病就完全可以彻底治愈。这通过生态同步疗法是可以实现的。四、郭生白治疗糖尿病临床方剂24首分析表图片
郭老临床方剂总共收录了45张方剂,这些方剂有什么规律,对我们临床治疗糖尿病有什么指导意义?今天给大家编发。方剂分析表格序号症状主要药物组成本能系统医学用药思路核心药组代谢调节靶点1糖尿病腹胀大便柴胡30g,元参30g,苍术25g,枳壳26g,党参10g,茯苓30g,五味子10g,山萸肉10g疏肝健脾+滋阴固肾(调节消化吸收与糖代谢)柴胡+枳壳+茯苓(气机调节)肠道菌群(枳壳)、胰腺(元参)2糖尿病柴胡30g,黄芪40g,苍术20g,茯苓30g,党参10g,山萸8g,五味子10g,西洋参10g补气固本+调节水糖代谢(增强胰岛素敏感性)黄芪+西洋参+山萸(补敛组合)胰岛素受体(黄芪)、肾脏(山萸)31型糖尿病柴胡30g,茯苓30g,白术20g,五味子10g,元参20g,西洋参10g,蜂乳3g调节免疫+保护β细胞(针对自身免疫损伤)柴胡+元参+蜂乳(免疫调节)胰腺β细胞(蜂乳)、淋巴系统(柴胡)4糖尿病黄芪40g,柴胡25g,五味子15g,党参15g,花粉25g,甘草15g益气生津+调节代谢(改善糖耐量异常)黄芪+花粉+五味子(糖代谢组合)肝脏糖原(花粉)、肠道(甘草)5糖尿病柴胡30g,苍术26g,茯苓35g,泽泻15g,黄芪35g,花粉30g,枳壳24g,甘草10g,红参6g健脾化湿+调节水糖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苍术+茯苓+花粉(代谢调节)肌肉组织(苍术)、脂肪细胞(泽泻)6尿崩生地20g,黄芪30g,柴胡20g,花粉25g,川芎8g,甘草10g,山萸肉5g,五味子8g滋阴固肾+调节水液重吸收(针对尿崩症)生地+山萸+五味子(肾小管调节)肾脏集合管(山萸)、ADH分泌(花粉)7糖尿病柴胡30g,花粉40g,茯苓30g,黄芪30g,枳壳20g,苍术24g,瓜蒌30g,甘草10g,党参15g化痰通络+调节糖脂代谢(针对代谢综合征)瓜蒌+花粉+苍术(痰湿调节)胰腺(花粉)、肠道(瓜蒌)8糖尿病黄芪50g,柴胡35g,茯苓40g,白术25g,泽泻25g,党参13g,元参40g,花粉40g,红花10g,五味子15g,西洋参8g综合调节+改善微循环(糖尿病并发症预防)黄芪+花粉+红花(血管保护)微血管(红花)、胰岛(花粉)9糖尿病柴胡30g,黄芪45g,枳壳20g,茯苓30g,苍术26g,花粉40g,元参25g,党参12g,西洋参8g疏肝健脾+滋阴降糖(调节肝糖代谢)柴胡+黄芪+花粉(肝胰调节)肝脏(柴胡)、胰腺(花粉)10糖尿病柴胡30g,白术20g,茯苓40g,黄芪60g,山药50g,元参40g,牛膝30g,西洋参12g补脾益肾+引火归元(调节下焦代谢)山药+牛膝+元参(脾肾组合)肾脏(牛膝)、肠道(山药)11糖尿病柴胡30g,茯苓45g,泽泻30g,黄芪50g,白术30g,山萸15g,五味子20g,花粉40g利湿固肾+调节水糖平衡(针对多尿症状)茯苓+山萸+花粉(水糖调节)肾小管(山萸)、血液渗透压(花粉)12糖尿病柴胡30g,枳壳24g,白术20g,茯苓30g,甘草16g,桂枝20g,花粉36g,西洋参10g温阳化气+调节代谢(改善能量利用障碍)桂枝+花粉+西洋参(能量代谢)线粒体(西洋参)、GLUT4转运(花粉)13糖尿下肢溃疡黄芪60g,元参30g,花粉40g,白术26g,茯苓40g,西洋参10g,麦冬20g益气托毒+促进组织修复(糖尿病足治疗)黄芪+花粉+麦冬(创面修复)伤口愈合(黄芪)、神经修复(麦冬)14脉弦数少阳证具柴胡35g,枳壳24g,花粉35g,甘草15g,苍术25g,茯苓30g,桂枝20g,白芍20g和解少阳+调节自主神经(稳定血糖波动)柴胡+桂枝+花粉(神经调节)交感神经(柴胡)、胰岛素分泌(花粉)15糖尿病,胸闷柴胡30g,枳壳26g,花粉35g,苍术40g,茯苓35g,甘草15g,元参30g宽胸降浊+调节心肺代谢(改善缺氧状态)枳壳+花粉+元参(胸中气机)心肺功能(枳壳)、氧利用率(元参)16脉弦口咽干柴胡30g,花粉40g,枳壳20g,知母30g,党参10g,黄芪30g,甘草10g清热生津+调节津液分布(改善口渴症状)花粉+知母+黄芪(津液调节)唾液腺(知母)、血液粘稠度(花粉)17糖尿病柴胡30g,茯苓30g,苍术30g,泽泻20g,元参36g,黄芪46g,党参13g健脾利湿+调节血脂代谢(针对糖脂紊乱)苍术+泽泻+元参(脂代谢调节)脂肪组织(泽泻)、肝脏(元参)18糖尿病柴胡30g,花粉40g,元参36g,党参15g,黄芪40g,苍术26g,茯苓30g,泽泻20g综合调节+改善胰岛素抵抗(多靶点干预)花粉+元参+黄芪(胰岛素增敏)胰岛素受体(黄芪)、PPARγ(元参)19糖尿病黄芪45g,柴胡30g,茯苓30g,泽泻20g,白术24g,红花10g,元参35g,花粉40g,党参12g,西洋参8g活血通络+改善微循环(预防血管并发症)红花+元参+花粉(血管保护)血管内皮(红花)、血液流变(元参)20糖尿病,高血压血脂黄芪40g,茯苓35g,泽泻20g,元参30g,丹参30g,花粉30g,党参10g,柴胡30g,西洋参8g代谢综合征整体调节(糖脂压同调)泽泻+丹参+花粉(代谢三联调节)血管紧张素(泽泻)、血脂(丹参)21糖尿病黄芪50g,元参35g,柴胡30g,花粉40g,生地25g,茯苓30g,党参15g,西洋参8g,红花10g,苍术30g滋阴活血+调节代谢(改善胰岛素分泌)元参+花粉+红花(胰岛微循环)β细胞功能(花粉)、胰岛血流(红花)22糖尿病黄芪45g,茯苓30g,泽泻20g,红花10g,白术20g,柴胡30g,丹参10g,花粉35g,元参35g,党参12g,西洋参8g益气利湿+活血降糖(综合治疗方案)黄芪+花粉+丹参(代谢调节)线粒体功能(西洋参)、糖酵解(花粉)23糖尿病冠心病柴胡30g,茯苓45g,桂枝20g,枳壳20g,泽泻30g,黄芪40g温阳化气+调节心血管代谢(心糖同调)桂枝+黄芪+泽泻(心代谢调节)心肌细胞(桂枝)、冠脉血流(黄芪)24糖尿病黄芪40g,党参30g,茯苓40g,泽泻30g,白术30g,玉竹20g,花粉30g,鳖甲30g,甘草10g滋阴软坚+调节代谢(长期调理方案)玉竹+鳖甲+花粉(慢性调节)基因表达(鳖甲)、胰岛素原(玉竹)五、核心用药规律总结
1. 药物使用频率统计
调节气机升降(24方全用):柴胡(23次)、黄芪(19次)、茯苓(18次)
代谢调节核心药:花粉(18次)、元参(13次)、苍术(10次)
并发症防治药:红花(5次)、丹参(4次)、鳖甲(1次)
体质调节药:西洋参(12次)、党参(15次)、山萸肉(4次)
2. 核心药对组合
糖代谢基础组合:柴胡+黄芪+花粉(调节肝胰功能)
水液代谢组合:茯苓+泽泻+白术(调节水糖平衡)
滋阴降糖组合:元参+花粉+五味子(改善胰岛素分泌)
并发症防治组合:红花+丹参+黄芪(保护微血管)
六、临床指导意义
1. 治疗原则调节三大代谢枢纽:肝脏(柴胡)、胰腺(花粉)、肾脏(山萸肉)恢复本能排异通路:通过利水(茯苓)、通便(枳壳)、活血(红花)清除代谢废物改善胰岛素抵抗:黄芪+苍术+花粉组合增强胰岛素敏感性2. 分型论治要点肝郁脾虚型:柴胡+苍术+茯苓(方剂1、5)气阴两虚型:黄芪+花粉+五味子(方剂4、11)痰瘀互结型:瓜蒌+红花+丹参(方剂7、19)阴阳两虚型:西洋参+山萸肉+鳖甲(方剂2、24)3. 系统效应体现同时调节糖代谢(花粉)、脂代谢(泽泻)、蛋白质代谢(鳖甲)改善胰岛功能(元参)与增强胰岛素敏感性(黄芪)协同作用短期降糖(花粉)与长期体质调节(西洋参)相结合七、糖尿病基础方建议1. 基础方组成柴胡15-30g 黄芪30-50g 花粉20-40g 茯苓20-40g 党参15-30g 五味子6-12g 甘草6-12g
2. 辨证加减口渴明显:加知母15g、麦冬20g肥胖痰湿:加苍术20g、泽泻15g四肢麻木:加桂枝15g、红花10g蛋白尿:加山萸肉15g、芡实30g便秘:加枳实15g、大黄6g(后下)图片
八、三十张方子里的自主调节方郭竞成先生在《三十张方子天下太平》里公布了治疗糖尿病的自主调节方,大家使用起来更为方便。我们利用生命本能系统医学思维对该方子进行分析如下:
柴胡40克、黄芪30克、党参30克、茯苓35克、泽泻15克、白术20克、当归35克、桂枝15克、火麻仁20克、枳壳15克、厚朴25克、淫羊藿35克
图片
整体用药思路与规律
1.调节气机升降:以柴胡为君药,配合枳壳、厚朴,调节全身气机升降出入,这是本能系统医学的核心思想。
2.增强本能动力:黄芪、党参、白术补益中气,增强生命本能系统的原动力。3.促进排异通路:茯苓、泽泻、火麻仁等开通排异通道,帮助代谢废物排出。4.调节水液代谢:针对糖尿病常见的水湿内停病理状态,多药合用调节水液代谢。5.整体调节:兼顾肝、脾、肾三脏功能,体现本能系统医学的整体调节观。临床指导意义
1. 本方体现了郭生白'顺势利导'的治疗原则,不是单纯降糖,而是通过调节人体本能系统功能来恢复糖代谢平衡。
2. 方剂设计遵循'升降出入'理论,既有升发(柴胡、黄芪),又有降浊(泽泻、火麻仁),形成完整的气机循环。
3. 重视排异通路的建立,通过利水、通便等方式为代谢废物提供出路。
4. 临床使用时应根据患者个体差异进行适当调整,如气虚明显者可增加黄芪用量,湿重者可加苍术等。
编发以上内容供大家学习参考(生命医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红腾网配资-河南股票配资-配资网平台-配资网上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